就目前來說,屋面工程按照防水層和保溫隔熱層的位置關系可分為正置式和倒置式屋面。正置式屋面就是防水層做在保溫隔熱層的上面,一般的構造層次由下至上依次為:結構層、找坡找平層、隔汽層、保溫隔熱層、找平層、防水層、保護面層等。
這種做法理論上可以避免保溫隔熱層進水后保溫隔熱效果下降的問題,但由于防水層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缺陷(如卷材搭接縫、節點處理不完美或人為造成的破損等),水會進入到防水層下面的構造層次(如保溫隔熱層、找坡層等),保溫隔熱層依然會進水,其保溫隔熱效果還是得不到很好的保證。更重要的是,防水層沒有和結構層緊密粘結,它們之間相隔很多的構造層次,這些構造層次會成為讓防水行業非常頭疼的“竄水層”。一旦滲漏,后期的維修十分困難,不停堵不停漏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那么是不是采用倒置式屋面就可以解決問題呢?也不盡然。倒置式屋面是將防水層做在保溫隔熱層的下面,一般的構造層次由下至上依次為:結構層、找坡找平層、防水層、保溫隔熱層、保護層面層等。
此時由于保溫隔熱層之上沒有防水層的保護,或者設置了防水效果較差的剛性細石混凝土保護層,水會包圍在保溫隔熱層四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保溫隔熱效果。而且,盡管防水層設在保溫隔熱層的下方,但其與結構層之間隔著找坡找平層,還是會存在“竄水”的現象。
“皮膚式”防水,消除“竄水”問題
傳統 “雨衣式”的防水做法,防水層與結構層沒有實現“滿粘”,兩者之間存在“竄水層”,此時防水層就好像是在結構層外部穿了一件巨大的“雨衣”,一旦雨衣有缺陷就極易“竄水”,系統安全系數低,而且由于“滲漏點”不好找,導致后期維修十分困難。
而如果使防水層成為結構層的“皮膚”,兩者牢固粘結,這樣就可以消除“竄水層”。這種“皮膚式”的防水理念就是使防水層和結構層直接牢固地粘結,即使防水層和結構層各自有薄弱環節,但只要兩者的薄弱點不重合,就不會產生漏水。就算防水層的薄弱點和結構層的薄弱點高度重合(發生的幾率非常?。┒a生漏水,后期維修也十分簡便,只需針對個別滲漏點進行堵漏即可。